小編最近時常感受到春天「乍暖還寒」的特色,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為了「今天該不該穿外套」或是「要不要把冬被收起來」之類的家常問題而煩惱吧。但對於愛酒人士來說,季節交替還有個重大影響,就是「該喝什麼酒呢?」今天小編要為各位介紹適宜在春暖花開時飲用的輕鬆酒款。順便「甘冒天下之大不晦」,聊聊葡萄酒界中的禁忌話題──葡萄酒調酒。
有道是:「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
在端午節之前,各位出門還是要保守評估保暖衣物唷!
1947年, Luciano Canella在威尼斯東北成立了卡內拉(Canella)酒廠,以生產氣泡酒聞名。和義大利的其他葡萄酒款一樣,在當地所飲用的氣泡酒並不像法國走精緻高雅路線,反而以親人平民為重點。因此,義大利氣泡酒雖然沒有像香檳(Champagne)成為時尚代表,但是卻對義大利居民有著重要地位,也在艱澀難懂的法式氣泡酒外走出新路。
水都威尼斯(Venice)大概位於葡萄酒產區的維內多(Veneto)區
以生產著名的Prosecco氣泡酒聞名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發生地:維洛納也在維內多產區中唷!
Canella酒廠在創立最初以生產富有生活感的一般氣泡酒為主,直到1980年代後,酒廠推出了新產品:貝里尼(Bellini),並且隨即造成轟動。從此這款清新、果香豐富又容易品嘗的產品被售往世界各地,成為義大利氣泡酒中的巨星。
Bellini與Lambrusco大概可以說是最知名的義大利酒了
這兩種酒以清爽容易品嚐為特色,顏色一黃一紅,是很好的派對酒。
貝里尼(Bellini),其實是一款源於1948年的調酒,因為其創作契機與著名威尼斯畫家貝里尼相關,因此就以他為名。
這是貝里尼生前最後一幅作品:「眾神的盛宴」
紅色圈圈中的小孩就是酒神巴克斯(Bacchus)
仔細看右邊打算掀女生裙子的人是生殖之神Priapus
果然名不虛傳...
貝里尼的酒譜非常簡單,將氣泡酒以2:1的比例與白桃果汁調和,然後就完成啦!就因為這款調酒的簡單,使它快速的成為低酒度調酒的寵兒;但也因為這款調酒的簡單,使得要在單純至極的製程中保持高品質並不容易。
從這個影片翻過來轉過去分成四動也才1分17秒
就可以看出調製貝里尼真的簡單到不行...
為了生產這款調酒,Canella酒廠在果園當中除了種植釀造用葡萄外,也大量種植了許多白桃,透過完全掌握原料來源的方式確保品質穩定。此外,由於Canella酒廠氣泡酒本身的素質頗高,也使得其所生產的貝里尼有著與其他酒廠不同的香醇口感,在同類產品中不但領先,同時穩居領袖地位。
上圖是Canella酒廠從1956到2010年的酒標變化
貝里尼背後作為基酒的Canella Prosecco也曾經有RP 86分的紀錄唷!
在談完貝里尼的故事以後,小編要和各位聊聊幾款著名的葡萄酒調酒。對於大部分的葡萄酒行家來說,不要說是調酒了,就算以「人為方式改變」葡萄酒的風味都是非常嚴重的「犯罪」。眾所周知,調酒會使用冰塊、香甜酒、各種新鮮果實或果汁,把葡萄酒行家的地雷完美無缺的踩了一輪,因此小編在開頭才會說「葡萄酒調酒乃是葡萄酒界的禁忌話題」。
看到了沒?洋洋灑灑一大堆,真是讓小編感到有點慚愧...
不過純粹作為欣賞者來說,我們也不用心理負擔太大
偶爾嘗試看看葡萄酒的不同風味也很不錯啦!
既然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對於創意無限的調酒師來說,葡萄酒顯然沒有那麼「神聖不可侵犯」,甚至為了推廣某些特定葡萄酒,透過調酒加深印象與使用率的手段也經常可見。1945年,勃艮地首府第戎(Dijon)市長為了推廣當地農業,將黑醋栗香甜酒加入白酒,作成顏色鮮艷美麗的調酒,並以「基爾(Kir)」為名。似乎是嫌加白酒還不夠貴氣,有好事者更將香檳與黑醋栗香甜酒混合,名之以「皇家基爾(Royal Kir)」,著實讓許多香檳愛好者中風不已。
火辣美女調酒師為主角的教學影片有個結構性缺陷
男性觀眾通常要看第二次才會專心看調法
第一次時通常都是看......(小編掩面)
除此之外,各位在比較高級的餐廳還會看到一種帶有氣泡的餐前酒「含羞草(Mimosa)」,這種調酒同樣與命苦的香檳有關,通常以柳橙汁1:1勾兌,由於口感酸甜又帶有氣泡,是以很適合餐前飲用。
小編覺得這種調酒師調完之後自動站回台步的狀況頗詭異...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日擲千金的夜生活,是許多日本中年人與年輕人至今懷念以及嚮往的情景。在當時的夜店裡最具排頭的調酒,名為粉紅康提(Pink Conti)。小編要提醒大家~拿葡萄酒來調酒增加情趣固然很好,但是暴殄天物到這種地步…真的要小心出門被雷劈囉!
這就是「粉紅康堤」的真面目,1:1調和就成了!
早期的日本品味和拿XO拚酒的台灣人似乎也差不到哪去...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