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到義大利酒,喜愛舊世界的酒友們會想到什麼呢?是便宜易飲、派對專用,各大百貨商場都有的微氣泡義大利酒(Lambrusco紅葡萄酒

 

Lambrusco倒出示意圖
微甜微氣泡,微酸微風味
這種口感很受新手歡迎,在美國銷售量非常大
 

 

還是特產於托斯卡納Tuscany),人魔漢尼拔(Hannibal最愛的奇揚地(Chianti紅酒呢?

 

和希斯萊傑版小丑有拚的最受歡迎反派角色-安東尼霍普金斯版人魔  
"我上次吃了一副美味的肝臟,拌著蠶豆和一瓶上好奇揚地"
這句台詞被選為AFI百大難忘電影台詞的第21名
關於葡萄酒的電影梗還有很多,有機會再與各位分享

 

不論諸君是否曾經嘗試過義大利的葡萄酒,對於上述兩個名字多少會有所耳聞。這一方面顯示了這兩種酒在商業市場上的流行與易購易飲,另一方面其實也表示台灣葡萄酒環境對於義大利酒似乎不太友好,所以進口來台的義大利酒數量和品牌並不多。

   
512261630071119.jpg  
雖然在世界葡萄酒市場中法國和義大利常常打平手
但是在台灣,義大利完全被法國壓著打。
2011年到五月份為止,台灣從義大利進口了44萬公升的葡萄酒;
卻從法國進口了243萬公升!
遠征高盧的凱薩大帝知道這件事大概會氣到從棺材爬出來

 

也許受語言所限,也許是相對寬鬆的產區制度讓人心起疑竇,台灣的消費者始終未能有機會好好認識義大利酒。義大利是個歷史非常悠久的產酒國,對葡萄酒的態度也與法國人大相逕庭。相對於法國人的嚴肅高傲義大利人卻顯得非常隨興浪漫。因此對於葡萄酒的立法管理興趣缺缺。

 

只要自備阿嬤(?)和電鍋就可以完成的「阿嬤滷肉飯」  
舉個例來說,如果有人要把台灣所有滷肉飯都用法定產區管理
一定會被人當成神經病吧?但是我們每個禮拜都得吃上好幾回
義大利人對於葡萄酒的態度大概就是如此。


因此,雖然義大利時常與法國相爭世界葡萄酒產量與消費量的冠軍,但在全球葡萄酒市場上的名聲卻往往難以與法國分庭抗禮。而義大利原本推出了DOC制度與法國的AOC制抗衡,但在實行上卻仍然出現了許多良莠不齊的狀況,促使義大利在原本的DOC等級上又加上了DOCG一級,才勉強「Hold住」義大利分級制度的公信力。



亮點在文字...超級山寨變形金剛登場!!
義大利法定產區制和法國法定產區制的關係...
大概就跟上面那張圖差不多? 



對於生性浪漫,國家又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的義大利人來說,來自政府的法律規章絕對是僅供參考。世代相傳的釀酒師對於自家葡萄酒的特色與製作方式早有定見,數代累積的豐富經驗豈是農業部官員們一紙條文可以限制的呢? 


翻譯:「這哪裡違法啦!?」。小編豆知識:FCC就是台灣的新聞局,所有文創工作者都非常痛恨XD...
在某些義大利酒農眼中,DOC制的意義和上圖接近 
既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特色,又扼殺了釀酒的創意與無限可能
因此時有「置之不理」的狀況發生


因此,相對於法國AOC等級的可靠性(雖然有時也常常不可靠),義大利的釀酒師們寧可堅持自己的釀造方式,經常無視於中央法規,也使得許多製作嚴謹的珍品流落到DOCG之外,這種現象可說是義大利酒的一大特點。 


義大利法定產區分級一覽
表面上看起來,最上面的DOCG和DOC應該價值不菲
但是熟知義大利酒的朋友就會發現
第三層的IGT售價往往遠高於一、二層
 


談完義大利釀造法規的特殊性後,我們來談一點DOCG制度的歷史吧!在1963年,也許是因為看著從1936開始使用AOC制的法國葡萄酒賣翻天,頗為羨慕的義大利也著手展開法定產區的規劃。 對於義大利人來說,層層區分成四塊的AOC制實在太婆婆媽媽了!葡萄酒就是拿來喝的和拿來品嘗的差別而已嘛!有必要弄那麼複雜嗎?所以義大利人就非常爽快的把「全義大利的葡萄酒一刀切成兩個等級:分別是地區餐酒等級的VDT(Vini da Tavola),以及較為嚴格的DOC(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Controllata 法定產區制度)。 


非常豪邁的一刀兩斷!這就是DOCG制的第一步~  
法條無法貫徹而產生弊端不管在那一國都會發生
但是這種「就算貫徹還是會發生弊端」的法律倒是非常少見...


這種幾乎有點惡搞的分級方式很快的遭遇問題,由於分類過於鬆散,有許多並沒有達到DOC品質的葡萄酒,卻因產區與DOC區接近而被選作DOC酒,使得市場出現 「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但由於當時全球紅酒熱還沒開始,葡萄酒的國際貿易量也並不特別興盛,因此義大利政府沒有對這套制度做出進一步處置。 


設計很酷的法國農業部LOGO,最上面三個字應該是「自由、平等、博愛」吧?  
不過始作俑者的法國也不要笑別人,重視地緣的法定產區制
也曾經發生過農民以選票壓力促使議會將不相關的土地劃為同一個AOC
或是影響議會排除已經不適任的AOC產區,和台灣其實差不多嘛!
 


隨著時代漸進,葡萄酒的出口金額與文化意義越來越重,早在1963制定DOC制的義大利在海外市場卻完全無法與法國競爭,大量的義大利酒被視為廉價酒的代表痛定思痛的義大利政府終於開始DOC制的改革。只是改革的方式也很有義大利風格:既然大家不相信政府的DOC等級,那我們就保證(Garantita)我們的DOC是可信的吧  !」這種被「保證」過的DOC就被稱作:DOCG,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義大利DOCG制。


「我保證會保守秘密!」
「我們保證我們的保證是可靠的」
前一個保證是動詞,後一個保證是名詞,這
種作法也算是業界首創
(小編怎麼好像一直在吐槽義大利政府啊!)


嚴肅一點的說,可以想像當時義大利的農產部官員在面對制定新制度的徬徨和頭痛,義大利南北狹長、山地縱橫,擁有多變的風土條件和地形,以及世界上最複雜的原生種葡萄就算重新規劃了數百個DOC與十餘個DOCG產區,還是不足以框限「排山倒海而來」的各種個性葡萄酒。常常出現某種葡萄酒因為不合某些法規而不能放在DOC或DOCG產區中,同時又因品質優良而不能放在地區餐酒等級。

 

在義大利酒中,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酒叫做:IGT;在人際關係中,叫「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無誤)」
雖然品質很高,但不符法規。但是品質又太高,不能作一般餐酒賣
 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情,就是所謂的「青春」啊!(大誤)


各位朋友可以思考看看,當您整理檔案到一個程度時,一定會開個「其他」資料夾,然後把所有不知道該怎麼歸類的檔案都丟到裡面。義大利政府在面對這種問題時採取了類似的解決辦法,在三種法定規範外又設立了IGT等級,所有不知道該如何分類的葡萄酒通通丟進去。於是這個等級成為行家們的狩獵天堂初學者們的阿鼻地獄許多夢幻的珍品都在IGT等級中,但更多不忍卒睹的糟糕作品也混在其中濫竽充數。


這個不仔細看還真的看不出是山寨版...
由於法定產區等級牽涉的龐大利益(人終究是喜歡高級貨的) 
所以使得許多產品硬著頭皮想擠進DOCG、IGT的大門
不免有許多利益交換的空間,也產生了很多搭順風車的山寨貨
如何從這堆產品中辨識出可靠而誠實的酒莊,就需要專業與經驗了! 

 

至此,義大利不易親近又「常常不划算」的糟糕名聲就這麼不脛而走,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在華人地區還是始終未能根除這已經陳舊的偏見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arrow
arrow

    醇品酒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