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次的主題,小編這次要和各位酒友談談「新酒以外的薄酒萊產區」。各位酒友在初接觸葡萄酒時,除了原文的隔閡外,更多時候會遭遇到來自譯名的隔閡。最常見的:Cabernet Sauvignon被譯作卡本內蘇維濃、赤霞珠、解百納等等。


翻譯混亂到要打官司的狀態...  
中國的張裕葡萄酒公司有款叫作"解百納"的酒,弄得其他人都不能用這個字
於是雙方對簿公堂,張裕的說詞非常令人發噱
各位有心接觸中國葡萄酒的酒友可以參考看看... 

 


 
這類譯名不但不能望文生義,有時甚至與原名的意思八竿子打不著。另一個例子,是五大酒莊中的Mouton Rothschild,除了台灣以外的華人世界常以「武當王堡」稱之,美則美矣,但也難以聯想兩者間的關係。

 

 

有道是:外事問谷歌、內事問百度,誠如是也!  
著名的葡萄酒達人陳新民先生在其作品中倒是對這個翻譯讚譽有加
小編才疏學淺,諸位酒友聽聽就算啦~




 
但Beaujolais這個產區恐怕就是葡萄酒的完美翻譯案例,台灣將其翻成「薄酒萊」,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Beaujolais產區的基本風格:「簡單清爽、易於品飲」



對岸對於某些東西的翻譯往往令人噴飯,在這個例子中也是台譯樂勝吧?  
 每年拿來釀造新酒的葡萄大概都佔當年產量的五成以上
也難怪一般消費者很難注意到新酒之外的薄酒萊村莊酒



 
相對於法國的其他產區,"薄酒"萊的酒精濃度確實較低。多半在12%到12.5%之間,平均低個1-2度。除了酒精濃度的差異外,盛產於Beaujolais的佳美葡萄(Gamay)又以酸度清爽、單寧少、甜美易飲為特色。也因為這種易飲風格,使得薄酒萊長期被當成「缺乏深度」的葡萄酒而被低估。



林裕森著:酒瓶裡的風景-布根地葡萄酒,積木出版~  
林裕森先生在新版的勃艮地葡萄酒序言中曾經談到:
當他想把薄酒萊列為書中的一章時
 遭到其他勃艮地酒農的強烈鄙視Orz...


 
事實上,薄酒萊緊鄰著名的勃艮地(Bourgogne)產區,因此,務實眼光來看,薄酒萊其實同樣享有優異的風土條件,酒款風格的差異並不表示其品質低落。由於與勃艮地位置接近,薄酒萊的葡萄酒販售方式也和勃艮地類似。在勃艮地,裝瓶商不是葡萄種植者,他們向種植者採購葡萄甚至是釀好的酒,用自己的標籤裝瓶並加以販賣所以然是同一個產區的葡萄酒,隨著裝瓶商的不同,價差可能超過百倍。


隨手拈來的幾間著名裝瓶商~價差非常驚人喔!   
左邊是皮耶安德烈裝瓶商(Pierre Andre): 國外售價約$150
右邊是路易佳鐸(Louis Jadot):大概要$100左右
 中間是DRC,每瓶則是50000美金...請記住它們都來自同一產區喔!


 
在談完薄酒萊酒的一般特性後,小編要介紹一下薄酒萊的分級制度:除了新酒之外,薄酒萊也產一般的薄酒萊AOC酒(Beaujolais 或Beaujolais Superieurs,通常Superieurs 等級的酒精濃度會略高)。以及薄酒萊村莊酒(Beaujolais Village),乃至於更細部的十個產區酒(Crus du Beaujolais)。


 
仔細看,這才是一般薄酒萊的AOC酒標,沒有新酒字樣喔!  
要認明沒有新酒(Nouveau或Primeur)字樣的才是薄酒萊的一般酒唷!


其中的一般產區與薄酒萊村莊酒品質其實相當不錯,非常適合作為日常品飲使用。相對於酸度較高的勃艮地酒來說,薄酒萊的口感柔和,通常帶有清新的果香,就算不搭餐飲用也非常理想。而Beaujolais Village所採用的葡萄所產的範圍較小,品質更高。如果要理解薄酒萊酒的一般特色,從可靠酒商的這種等級入手會比較適合。



令人流口水的一張圖...深夜看到應該會特別餓  
薄酒萊酒不但口味討喜,連酒標設計都比一般法國酒花俏!
 


 
 
而薄酒萊最具風格的酒款正是小編接下來要介紹的十個小產區,由於位於薄酒萊的核心地區,不論在葡萄原料與釀造手法上,都具有比較明顯的風土特色。在這其中甚至可以找到全然不同於薄酒萊風格的「硬酒」,也能發現薄酒萊酒具有長期陳年的能力。因此,一個真正想了解薄酒萊精神的人,必然要接觸這十大產區。以下小編就對其中比較有話題性的三個產區稍作說明,希望能讓各位酒友進一步認識薄酒萊產區。

 
首先談到Moulin-a-Vent和Fleurie兩個酒區,之所以兩者並提,原因在於他們各自代表了薄酒萊的兩種特殊風格。Moulin-a-Vent通常被翻作「風車磨坊」,這個產區是薄酒萊中的異數。薄酒萊一向以年輕早熟為主要特色,但風車磨坊的最大特色就是酒質偏重、能夠久存,一瓶好的風車磨坊酒放上十餘年絕對不是問題,因此風車磨坊同時又以「薄酒萊之王」聞名於世。


 
因為小編特別喜歡喬治杜柏夫(Georges Duboeuf )的酒標,所以都以它舉例吧!  
通常Moulin-a-Vent的酒標上都會印著一座風車...
上圖舉的例子算是其中的異類... 


 
 
有王就有后,這是命名與行銷的常理,而弗勒莉(Fleurie)優雅而細緻的風格便成為理所當然的「薄酒萊之后」。相對於其他薄酒萊產區而言,弗勒莉酒並不易懂,不論香氣、口感都比較近似於勃艮地風格,如果對自己的鑑賞能力有信心,想要挑戰難度較高的薄酒萊,不妨嘗試看看弗勒莉產區的作品。


GD薄酒萊二連發:弗樂莉產區酒!  
小編一直覺得這個產區名和花好像有點關係...
有沒有精通法文的酒友可以指點一下的? 

 


 
最後則是小編非常喜愛的產區-Saint-Amour,小編認為這可能是最富遐想的一個產區名,這個產區可以被翻譯為「聖愛」,對於葡萄酒飲用者來說,非常能夠引起愉悅的聯想與話題性。此外,這個產區通常口感甜美清爽、容易品嚐,酒精濃度也不高,極適合男士們拿來與女性共飲!此外,由於這個產區的特殊名稱,據統計有四分之三的聖愛酒都在情人節當天被開來飲用,非常驚人!


一口氣貢獻三張酒標給各位欣賞吧!  
 諸位可以看到許多聖愛酒區的酒標,不約而同的頗具戀愛風格
相信會讓許多女性酒友為之傾心吧!


 
連續兩次的薄酒萊專題後,各位酒友是否因此對薄酒萊更為熟悉了呢?除了新酒以外,薄酒萊還有更大的世界等著各位去嘗試開拓。由於飲用者對薄酒萊的認識始終頗為模糊,使得在台灣尋找薄酒萊酒的品項和數量都相對有限,各位有興趣的酒友除了想要一親芳澤,還得要與薄酒萊有緣才行呢!在此就祝福各位酒友在新酒將至的十一月份,除了喝酒之外也能趁機增廣見聞囉!


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

arrow
arrow

    醇品酒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